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对州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366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115323000151673725-/2024-0920001 公文目录:政协提案 发文日期:2024年09月19日 主题词: 文  号: 成文日期:

马媛萍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聚焦‘双减’政策成果,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成效的提案》,(第366号)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你长期以来对全州教育事业发展的关注、关心和支持。

“双减”工作是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楚雄州教育体育局在州委、州政府领导下,把“双减”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总目标,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促进“双减”课后服务提质增效,助推基础教育改革创新。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制度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州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双减”工作,把“双减”工作列入州委、州人民政府重点改革事项、重要民生领域的议事日程,主要领导多次听取专题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制定印发《中共楚雄州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成立“双减”工作专班的通知》,成立由州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州级16家部门组成的楚雄州“双减”工作专班,明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建立专班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作联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双减”工作。各县市已比照州级组织架构成立“双减”工作专班。二是健全制度措施。出台《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排查工作的通知》《楚雄州教育体育局等七部门关于印发楚雄州校外培训机构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楚雄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楚雄州关于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的实施方案》等多项文件,全面安排落实“双减”工作,各县市、各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一县一案”、“一校一案”。

二、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各县市各部门结合实际,充分利用会议、文件、网络等方式,全面宣传“双减”政策的背景、目的意义和具体内容,州教育体育局在官网上向社会发布了《关于公布中小学“五项管理”监督举报内容、电话和邮箱的公告》《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这些内容你要知道》《关于公布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投诉举报电话和邮箱的公告》《楚雄州教育体育局寒假校外培训消费提醒——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各县市及时公布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黑名单”,各中小学校通过家长会和告家长书、公开信等形式,积极引导解读“双减”政策措施,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消除认识误区,争取各方支持。

三、健全保障制度,提高服务质效

一是完善制度措施。楚雄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楚雄州财政局、楚雄州教育体育局、楚雄州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楚雄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收费有关事项的通知》(楚发改价格〔2022〕189号),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收费行为;下发《楚雄州财政局等四部门关于转发〈云南省财政厅等四部门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财政补助经费保障有关事项的通知〉》(楚财教〔2022〕97号),要求结合州县两级财力可承受能力,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给予补助,参照发放乡镇岗位津贴和享受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参与课后服务学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元(州级补助每生每年100元;县级补助每生每年50元),切实减轻家长负担。二是用好课后服务收费。课后服务收费收入专项用于课后服务成本开支,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相关人员补助,提高课后服务教师保障效益。允许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统筹安排承担课后服务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三是增强服务力量。鼓励各学校除学校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外,还通过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和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参与,努力保证能胜任课后服务工作的师资队伍。

四、加大典型培塑,增强示范引领

注重收集整理全州各县市教育体育局、各义务教育学校“双减”工作落实中的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积极向省教育厅上报典型经验做法,三年以来云南省教育厅共推出了6批落实“双减”典型案例,其中楚雄州入选7个,分别是:楚雄开发区实验小学以多元课程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楚雄市鹿城小学实施分层作业提升作业育人效果、用“六个五”系列课程做实劳动教育,牟定县茅阳第二小学引入葫芦丝吹奏让课后服务有“声”,禄丰市勤丰镇小学着力促进双减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成长,双柏县大麦地中心学校聚焦作业设计“四走向”促进“减负提质”、牟定县茅阳第二小学扎实做好重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等7个典型案例,在全州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五、加大督导检查,确保制度落实

楚雄州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楚雄州“双减”督导工作方案》,把“双减”督导列为重中之重,继续作为2023年教育督导“一号工程”,纳入督政、督学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的重要内容。要求各县市要在前两年工作基础上,建立健全“双减”督导工作机制,在履行督政、督学、评估监测职能中,创新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各县市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双减”工作专班作用,组织教育督导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和各级督学,强化政府主导和部门联动,发挥教育督导监督作用,实现以督促减、以督增效。各县市建立责任督学“实地查”、政府督学“必须查”、不打招呼“随机查”、政府履责“重点查”的工作机制,层层压实督导责任,以问题为导向,对问题清单实行限时销号管理。

经过努力,楚雄州“双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运行监测平台中,楚雄州开展课后服务义务教育学校数702所,开展面达到100%。义务教育学校学生228797人,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数228235人,参与率达到99.75%,其中“5+2”全程参与的学生数202453人,参与率达到88.48%,义务教育学校共有教职工19892人,参与课后服务的教职工17669人,参与率达到88.82%,同时聘请校外专业人员409人。列入监测所有学校的课后服务、作业管理和教育教学进展中,已开展课后服务学校数、服务时间达标学校数、已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学校数、已出台作业管理办法学校数、作业时间控制达标学校数、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学校数、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学校数、实施“零起点”教学小学数、考试管理符合规定学校数、制度化开展校本教研学校数、出台教学管理规程学校数等监测指标已经100%达标。

全州“双减”工作的扎实开展,为教育公平奠定了良好基础进一步加快推进了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但正如贵委员在提案中所提到的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工作量巨大,没有更多精力开展特色服务,主要表现在:一是课后服务师资力量结构矛盾突出。课后服务教师专业力量不足,部分学校编制不到位,教师结构性缺编比较突出,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后,教师保障紧张,对一些专业性强的音体美劳等师资要求较高,大部分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现有师资无法满足素质拓展类课后服务的实际需求。二是教师工作增加出现疲劳应对情况。原来大部分教师都超负荷承担工作量,开展课后服务后,只能给老师继续“加码”,教师工作量增加,工作压力增大,出现疲劳应对情况。好多学校教师早上7:30到校,到下午5:30放学,如果加上午间供餐管理,教师在校工作时长近10个小时。另外,课后服务需要教师具备更强的专业教学能力,但每天高负荷的工作,使得教师在教学研究方面的精力和时间严重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对课后服务质量也有一定影响。

在下步工作中,州教育体育局将根据本案建议,结合我州实际,将在加强监管、完善措施方面持续用力,确保“双减”政策落细落实,加强向州委、州人民政府和省教育厅汇报,协调州级有关部门,加大县市督查指导力度,提高思想认识,破解“双减”政策落实难题,健全“双减”各项工作机制,全面推动全州“双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持续推进。“双减”既是落实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立德树人任务,也是惠及千千万万学生和家庭的惠民之举。要进一步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双减”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州党委政府安排上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稳步推进“双减”工作,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是进一步完善措施,提升质量。认真对标“双减”要求,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课后服务开展等措施,统筹做好学校教育“减”与“加”、校内与校外、学校与家庭、治标与治本的关系,切实推动“双减”工作取得实效。建立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注重全面发展,强化素质教育,冲淡分数干扰,缓解学生课业压力。转变教学方式方法,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科学精准安排,统筹各学科作业,增强作业布置和批阅质量,提高作业效率,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科学合理确定课后服务内容和形式,鼓励学校创新形式开展服务,根据客观条件和家长实际需求,循序渐进提供和改善课后服务,将课后服务打造成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平台。建立完善课后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管理,确保学校规范化、科学化开展课后服务。

三是进一步健全体系,促进均衡。建立健全州、县市、校三级培训体系,加强州、县市教师发展机构建设,加强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和课程实施能力培训,重点加大体育、音乐、美术、劳动、科学等紧缺学科教师培训力度。加大中小学紧缺学科教师补充力度,将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学科教师纳入基础教育紧缺急需人才目录,促进音体美教师的招聘引进和培养使用工作。全覆盖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价,重视提升乡村学校办学质量,进一步补齐乡镇学校短板,缩小城乡学校间教育质量差距,为乡村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开展提供强大的师资力量保障。

楚雄州教育体育局

2024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