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州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33号提案的答复
周明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支持楚雄市提升中心城区基础教育保障水平的提案》,(第133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州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楚雄市教育工作,始终把楚雄市的教育事业摆在全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凝心聚力,履责担当,有效施策,优先保障教育投入,着力推进教育领域改革发展,持续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全市教育事业呈现出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23年实现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7.32%、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0.85%,九年义务教育学生入学率100%、巩固率108.6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5.11%,进城务工子女、随迁子女就学率100%。
一、近五年的工作成效
(一)加大教育投入,楚雄市办学条件持续改善。自2019年以来,共投入资金9.4亿元,着力加大楚雄市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学校基础设施短板。其中: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54901.4平方米,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12所,实施中小学信息化建设,采购教学和实训设备,极大改善了办学条件,进一步满足了全市广大适龄少年儿童就近入学的需求。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能力。近年来,楚雄市以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一流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激发动力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进教育发展的核心要素,全面加强人才培养工作。一是有序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制定了《楚雄市教育体育局等四部门关于推进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工作的实施办法》,全市校园长参加了校长职级考评,有一级校园长10人,二级校园长37人,三级至五级校园长306人。二是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教体、人社、编办、财政等部门有效联动,通过人才引进、特殊紧缺人才、提前招聘和公开招聘等方式,不断充实教师队伍。2019年以来全市共补充新教师464人。三是建立健全校长、教师考核、培训、激励、监督、交流等制度。2019年至2023年教师交流互动703人,校级领导调整调动34人,促进教师在区域内合理交流,使学校之间教师资源配置趋于均衡,缩小校际间差距。四是保障教师待遇。出台了《楚雄市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保障长效机制》,将改善与提高教师待遇作为落实教育投入的重点领域予以保障,实行年工资收入统计制度,由市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专项领导小组对全市义务教育教师和公务员年平均工资情况定期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和监测,进一步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五是创新教师培训机制。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与发达地区学校、教师交流合作,以优势教育资源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2019年以来,依托各级各类培训项目培训中小学教师78231人次,有效促进了全市广大教师专业发展。六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多元化评价教师,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印发《楚雄市教育系统开展师德师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健全完善《楚雄市教育体育系统各学校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9条措施(试行)》《楚雄市教育体育局机关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10条措施(试行)》《楚雄市教育体育系统禁酒令》《楚雄市教育体育系统师德师风负面清单39条》等制度,组织开展“立德树人、为人师表”和“争做四有好老师”等主题教育,强化了师德师风建设。七是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楚雄市现有市级骨干教师827人,州级骨干教师118人,云岭名师2人,省级骨干、学术带头人18人。印发了《楚雄市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评选管理办法》《楚雄市骨干教师培训方案》,每年按照教师总数的3%培训骨干教师。2019年至2023年,市级培训骨干教师3批198人。
(三)推动改革,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一是学前教育领跑全州。楚雄市办园行为不断规范,保教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完善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和政策保障体系。截至2023年12月,楚雄市共有一级幼儿园21所、二级幼儿园34所、三级幼儿园61所,省级现代教育示范幼儿园5所,州级现代教育示范幼儿园7所,市级现代教育合格幼儿园18所。二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逐步提高。近年来义务教育均衡成果巩固较好,把素质教育和教学质量作为促进均衡的核心任务,严格落实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标准、教学仪器设备配置标准、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三是普通高中提质增效。近年来,楚雄市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有效的聘任、考核、分配等竞争激励机制,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2023年,全市高考一本上线714人,与2022年相比净增201人,一本上线比例由19.3%上升到25.5%;本科上线2306人,比2022年净增389人,本科上线率达79.3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5.23%,比上年增长0.12个百分点。四是职业教育特色发展。楚雄市职业高级中学跻身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双优”学校行列,入选第二批省级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拟培育名单,获评楚雄州中等职业学校名校,牵头组建楚雄旅游服务产教融合共同体,学校旅游服务专业成为楚雄州五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之一,办学水平总体居全州领跑方阵。五年来,在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8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21项;三校生考试上线率100%;毕业生推荐就业率100%。五是专门教育全省示范。“四阶段”(风险阶段、矫治阶段、稳定阶段、出口阶段)和“五教育”(国防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义教阶段文化教育、感恩教育)的有效矫治教育课程体系,成为“云南省专门教育试点示范学校”。六是办学模式初见成效。推出了“1(1个思路)+X(多种形式)”的紧密型集团化办学模式。进一步增加了学前教育学位供给,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发挥了“名校”效应,快速提高新建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发挥了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有效化解“城强乡弱”“城挤乡空”矛盾,扩大了优质资源共享,提升了教育优质均衡的内涵和质量。
(四)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小学美育工作,实施学生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百千万”工程,截至2023年底全市有县区级劳动教育基地9个,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72个,与学校签约或自建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4个,定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依托课后服务开设声(器)乐、舞蹈、书画、“三大球”“二小球”等拓展性社团活动80余项,培树综合素质教育、民族文化教育、书法教育品牌学校各1所,引领推动小学教育升级提质。二是校园足球运动蓬勃开展。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参与面广,全市有1所小学先后被授予“楚雄州少儿足球训练中心网点学校”、“云南省青少年足球训练网点”、“云南省女子足球精英训练营”,先后为各级各类学校和俱乐部输送优秀足球后备人才达200余名,65次夺得云南省少年足球比赛冠军、全国校园足球冠军杯获得成都赛区第一名、云南省校园足球四级联赛总决赛冠军,现已成为云南省优秀的少儿足球训练基地,1所学校评定为拳击运动项目训练网点学校,1所学校被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评选(授牌)为“科创筑梦——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楚雄市的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聚集和增加,楚雄市城区教育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义务教育学位供给不足、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师整体和结构性缺编、经费保障阶段性困难等问题突出,严重制约楚雄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一)城区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一是学前教育存在“入公办幼儿园难”的问题,全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40.71%(低于普及普惠评估最低标准50%近10个百分点)。二是幼儿保教费没有足额返还幼儿园。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差距较大。一是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不达标,小学缺配56601平方米,中学缺配4550平方米。二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小学不达标,缺配23407平方米。三是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数量不足,学位供给不足,存在大班额。2021年小学46人—66人大班额有437个占62.42%,初中51人—55人大班额有162个占39.23%;2022年小学46人—66人大班额有450个占64.1%,初中51人—55人大班额有172个占41.95%;2023年小学46人—66人大班额有538个占85.13%,初中51人—55人大班额有193个占47.19%。2024年楚雄城区小学一年级预计需新增学位2775个,七年级预计需新增学位447个。四是学校布局规划需进一步优化调整,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经验总结推广不够,农村中小学一体化管理、义务教育学区制改革推进缓慢,中小学一体化管理、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有效利用还需进一步加强。五是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缓慢。根据国家教育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楚雄市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几个重点指标仅处于全省中等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三、推动楚雄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措施
认真贯彻全省、全州教育发展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州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楚雄州义务教育强效提质行动方案有关要求,继续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教师队伍有序补充机制、适龄人口监测预警机制、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使楚雄市的教育工作始终走在全州乃至全省前列,始终引领全州教育事业加快发展。
(一)依法保障教育经费投入。一是楚雄市要继续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持续加大投入,依法保障教育投入,认真落实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要求,进一步改善办学条-8-件,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的10%和教师工资总额的2%用于教师培训要求,实征的教育费附加要按照要求全部用于教育,其中的30%用于职业教育。二是持续加大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不断改善城镇校园校舍设施设备条件。
(二)多措并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充分发挥县管校聘改革积极作用,统筹教师培养、使用、服务、保障全过程,聚焦重点环节,筑牢强师之基。二是要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补充机制,按省定编制标准逐步配备中小学音、体、美教师,不断改善学科结构性缺编的问题。三是要严格执行《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具体措施的通知》(楚办通〔2022〕55号),切实减轻教师负担,减少各类工作“进校园”事项。
(三)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是要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根据人口变化趋势,通过新建、改扩建、民转公等方式优化市域学校布局,化解城区入公办园难及大班额问题,加速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破除城乡、校际发展不平衡的壁垒。二是要保障幼儿园经费投入,足额返还幼儿园保教费,确保幼儿园正常运转,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同工同酬、五险一金”的全面落实。三是要对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指标标准和要求,认真分析研判,一校一策,切实解决运动场地面积、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不足的问题,高位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标准实现优质均衡发展目标。
(四)进一步促进内涵发展。一是要严格落实“一校一章程”,狠抓学校常规管理,注重学校内涵发展。二是要注重学校教师、校长和管理干部的可持续培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向精细化管理和内涵发展要质量。
(五)继续深化乡镇中小学一体化办学工作。一是要按照《楚雄州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优化城乡学校布局调整的通知》做好校点优化布局工作。二是贯彻落实好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的《楚雄市乡镇中小学一体化办学实施方案》,加快实施改革步伐,扩大优质资源引领辐射面,实现乡镇小学、初中有序衔接的一体化培养目标。
楚雄州教育体育局
2024年7月23日